郭鳳清 申瑞杰
摘 要 自學考試與中職教育溝通銜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是自學考試事業創新發展的需要,也是中職學校拓展生存空間的需要,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就業機會,也為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可靠途徑。本文在分析溝通銜接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礎上,提出了溝通銜接的初步策略。
關鍵詞 自學考試 中職教育 溝通銜接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多樣化,使自考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自學考試亟需在理念和方法上有所創新,尋找新的增長模式,而探討和實踐自學考試與中職教育的溝通銜接正是一條重要的創新途徑。
一、自學考試與中職教育溝通銜接的必要性
1.終身教育背景下構建學習型社會的要求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倍新毥逃囵B目標的定位過于“準確”,過于傾向職業技能培訓,而忽視了文化知識的培養,中職畢業生雖有“一技之長”,但缺少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面較窄,缺乏繼續學習的能力,造成學生缺乏后勁,不利于自我發展和繼續提高。引入自學考試不僅可以提高中職學生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終身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為他們今后步入社會持續發展創造條件,促進人力資源的可持續開發。
2.自學考試自身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高校持續擴招,開放教育、遠程教育飛速發展,多元化、多樣化的高等教育格局已經形成。自學考試的傳統優勢已經不再明顯,自學考試的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困境面前,改革創新是唯一出路,創新和改革成為自考發展的原動力。
自學考試要保持持續發展,必須適應社會需求,打破傳統的辦考理念和思維模式,積極開拓市場。在對“專接本”考試進行總結、創新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適時開展自學考試與中職教育的溝通銜接,既可以使更多的中職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打破中職教育“斷頭教育”的現象,又可以開拓自學考試的發展領域,拓展自學考試的功能。
3.中職學校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需要
在高校擴招、普高升溫、職教滑坡的背景下,中職學校之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這既是嚴峻的挑戰,又是很好的機遇。面對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代,中職學校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競爭力是當務之急。
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通過與自學考試的溝通與銜接,對加快中職學校專業建設、提高教學管理和師資隊伍水平、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不斷積累發展后勁,都有巨大的益處。通過主考院校對中職學校輔導教師進行的技能培訓、集體備課、教學指導,非常有利于中職學校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積累高層次辦學經驗。
中職學校通過自學考試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無疑是向社會證明自身實力,樹立良好形象的最好辦法,對于擴大招生宣傳優勢、有效吸引學生、穩定在校生規模[1]、促進學校又好又快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4.中職學生提升素質和能力的需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高層次、復合型、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趨旺盛,導致中職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緊張,中職學生要求提高學歷層次、拓寬知識面、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就業能力的需求也不斷增長。
自學考試靈活多樣,專業較廣,內容全面,緊貼社會需求,中職在校學生參加自學考試,既可以使他們充分利用在校學習的業余時間多學知識,學習一些在課內沒有接觸到的知識和技能,為將來的工作做準備,又可以早日提高學歷層次,為就業打基礎,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自己的自學能力,增強了自主意識和適應能力。
二、自學考試與中職教育溝通銜接的可行性
1.自學考試的制度優勢為溝通銜接創造了條件
自學考試是一種以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和考試制度。經過近30年的發展,自學考試已形成了包括本科、?、中專(已?迹┖头菍W歷證書在內的多層次、多規格、學科門類比較齊全的教育體系,與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相比,具有最大的開放性,無需入學考試,辦學形式靈活多樣,學制年限、課程內容等方面彈性較大的特點,掃除了溝通銜接中的資格、時限和專業體系障礙,有利于學生“揚長避短”地沿著符合自己技能優勢和專業特長發展。
2.中職學校具有學有余力的學生
近年來由于國家推行中職教育免費政策及對普高招生進行限制,中職在校生不斷增多、學生總體素質逐步提高,僅徐州市目前就有44所中職學校,在校生11.26萬人[2]。然而由于中職教育改革尚不完善,技能培養尚未形成完備的體系和實施條件,職業教育性不強,文化教育不重視,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壓力不大。一些學生受中學應試教育觀念和行為的影響,普遍感到學習時間較多,但日常教學不能滿足自己提高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其中那些基礎扎實、學有余力的學生完全有能力通過自考提高學歷和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3]。
3.中職學校與自學考試存在專業相似性
中職學校的專業,有不少與自學考試?贫伍_設的專業相同或相近,開設的公共基礎課內容基本相同、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內容也有重復之處,自學考試?贫蔚膶I基礎課和專業課往往是中職課程深入和拓展。
中職學校和自學考試部分專業的培養方向都體現較強的職業性和技能性,都重視崗位技能的培養,突出職業特色,以就業為導向,以適應社會職業崗位的需要。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人才培養層次上,自學考試培養的人才層次恰好是中職教育的延伸和提升。
4.中職學校教師輔導自學考試的可行性。
近年來,中職學校的師資力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超過40%,不少教師已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在一些承擔集體報名的中職學校,部分教師除承擔本校教育教學任務外,還輔導著面向社會開考的自考課程,這部分教師實際上已經具備輔導自考課程的能力。
三、自學考試與中職教育溝通銜接的策略
1.完善領導機構,提供政策支持
要保證自考與中職教育的有效溝通與銜接,必須成立一個由省考辦、主考院校、行業部門及中職學校組成的溝通銜接領導機構,制定相關的文件政策,統一領導溝通銜接工作,包括專業課程的開設、專業計劃的制定、考試和命題的組織等,明確規定主考院校、中職學校、考試機構等相關部門的權利和義務,規范各方的責、權、利,不斷完善溝通銜接工作,提供溝通銜接工作的組織和政策保證,推動溝通銜接工作又好又快地開展。
2.加強宣傳,強化服務
自學考試和中職教育溝通銜接是一個新事物,中職學校、教師和學生還缺乏一定的了解。各級考辦應強化服務意識,除了通過傳統方式加強宣傳外,還應主動深入中職學校,向學校、教師、學生宣傳解答自學考試與中職教育溝通銜接的方針、政策,考務考籍管理規定及考生亟需了解的其他事項。在中職學校設立類似于鄉鎮服務站的聯系點,可由校方組織,也可由學生會、團委組織,作為聯系考生與考辦的橋梁,做好自學考試的宣傳、服務工作,使學生不出校門就可辦理多數業務。
3.有針對性修訂專業考試計劃
要搞好溝通銜接工作,必須搞好專業考試計劃建設。要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結合中職學生自身特點,會同主考院校、中職學校及行業部門,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體系和課程結構。
考試計劃不能受傳統學科要求、現有計劃的影響和束縛,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常規,教材內容要基于中職教材,貫徹“循序漸進”,理論夠用的原則,減少理論層次過高的考試內容,砍掉一些與指導實踐不密切的理論,突出專業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進一步增加選考課程,體現主考學校專業特色和地區差別。要不但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還要在不降低培養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自學考試的難度,培養學得會、用得上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要建立一個形成性考核、實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評價體系,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經歷和實踐能力,全面評價考生[4]。
4.實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溝通與銜接
在自學考試與中職教育的溝通銜接中要針對中職教育的“職業性、技能性”特點,大力開展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實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溝通銜接。
省考辦應加強同相關部門的合作,選定部分課程作為資格證書的考試課程,考生通過這些課程考試,不僅可以獲得由省自考委與業務主管部門聯合頒發的資格證書,還可以獲得自學考試相應專業課程的學分[5],從而實現“一考兩用”,以證代考。
5.建立學分互認制度
學分互認是指自學考試與中職學;ハ喑姓J教學結果,即借鑒“專接本”的做法和經驗,依據有關規定,學生通過自學考試和中職學校任何一方取得的學習成績(學分)被另一方認可。例如:省考辦認可在校生取得的公共基礎課的成績,按照相關規定給予免考;省考辦規定的部分專業課程(?颊n程),中職學?梢园匆笞孕薪M織教學和考試,其考試成績省考辦予以認可;省考辦承認中職學生在校期間取得的、符合相關規定的職業資格證書;學生參加自學考試通過的單程成績、職業資格證書,經中職學校審核認可后,應予以免修。
建立學分互認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學生重復修課,減輕學生的負擔,調動學生參加自學考試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調動中職學校的積極性、增強辦學活力,促進自學考試與中職教育溝通銜接的深入、有效開展。
6.開展2+2的溝通銜接模式
目前,中職學校的教學計劃多數是2+1的模式,即2年的理論學習和1年的教學實習。自學考試與中職教育的溝通銜接可采用2+2的模式,即前2年以中職教學內容為主,穿插自考?频墓不A課程和技能實踐課程,后2年組織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單獨編班,開展自考高職助學。學校要正確引導和積極發動學生參加自考高職課程學習,要根據自學考試計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統一安排教學,嚴格選聘任課教師,規范教學管理,注重教學質量,使學生具備?疲ǜ呗殻⿲哟蔚闹R技能及人文素養。
總之,自學考試與中職學校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培養應用技術類職業高級人才,構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立交橋,是自學考試教育事業創新發展的需要,也是中職學校貼近社會、拓展生存空間、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變化的需要,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歷水平和職業技能、增加就業機會,也為學習型社會的終身教育體系建立,提供重要的可靠途徑,是一條特色鮮明的合作辦學之路。
參 考 書 目
[1] 趙存卿. 大中專學生自學考試可行性分析及對策[J].前沿,2001(11):30-31
[2] 徐州市教育局. 徐州教育年鑒[M].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10: 18
[3] 王靜,姜德照. 職業院校在校生參加高教自考可行性問題探討[J].成人教育,2005(7):64-65
[4] 岳偉.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面向職業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考試,2007(11):22-27
[5] 程艷. 中職(中專)生成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生源主力的思考[J].中等職業教育, 2007(14):30-32
(作者單位:徐州市自考辦)
上一篇:2012高考時政熱點,該如何解讀
下一篇:“護航”中高考需多做“減法”
沒有